全文 4,000字 | 阅读约 13 分钟
(Will Bryk 访谈:Exa如何重新定义 AI 时代搜索)
先看一个变化。
一年,估值翻了 10 倍。
钱不是白给的,是业务真的变了。
搜索的“用户”,从人,变成了 AI。 这意味着真正要被服务的,不再是坐在屏幕前的你我,而是后台同时运行的成千上万个agent(智能体)。它们不点链接、不看广告,也不愿等待,只需要整理好的、能直接使用的信息。
Exa 就站在了这个临界点上。
(图片:彭博社头条Exa 的 8500 万美元新融资)
2025 年 9 月 4 日,彭博社报道:Benchmark 领投 Exa 的 8500 万美元 B 轮融资,对其估值达 7 亿美元,较去年提升约 10 倍。Benchmark 合伙人 Peter Fenton (最早投资 OpenAI 的合伙人) 加入董事会。
我们没有做给人用的界面。Exa 是专为 AI agent 设计的搜索服务。 ——Will Bryk,宣布融资后专访中的观点
这一轮投资的机构阵容足以说明问题:Benchmark、Lightspeed、NVIDIA、Y Combinator……
他们投的,不是一款搜索产品,而是 AI 生态里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础设施。
第一节:谁在押注 Exa?
这不是一家做搜索 UI 的公司,甚至不是面向人的产品。
这样的产品,大多数投资人第一眼都看不懂。没有 DAU(每日活跃用户)、没有页面流量、甚至看不到它是怎么赚钱的。可就是这样一个不“热”的项目,在过去一年估值翻了十倍,从 7000 万到 7 亿美元,融资额超过 8500 万美元,投资人名单令人惊讶:
Benchmark(OpenAI 早期投资者);
Thrive(投资过 GitHub 和 Instagram);
Elad Gil(硅谷超级天使);
Dylan Field(Figma 创始人);
John Collison(Stripe 联合创始人)……
这些名字,不只熟悉新技术,更擅长判断 AI 基础设施的机会。真正让人意外的是,Benchmark 打破了自己的投资策略。
✅ 我们几乎不投 B 轮,这次是例外
Benchmark 是硅谷最保守的基金之一。它坚持只投早期、每个合伙人一年只投一两个项目,几乎从不参与后续融资轮次。但在 Exa 上,Benchmark 跳过早期,直接领投 B 轮。
Will 回忆当时的对话时这样说:
“我们问 :你们 Benchmark 不是不投 B 轮吗?” Benchmark 的回答是:“我们认为 Exa 是例外。” “如果未来的世界需要 Agent 这个基础层,那它是不可替代的。”
这种预测不是来自热不热,而是来自 Exa 所处的位置:它不在用户面前,也不是平台产品,而是所有 AI 工具的“信息管道”。就像水电煤气一样,你感觉不到,但离不开。
✅ 投资人看重的,是未来的必需品
简单说就是:
当 AI 不再只是回答问题,而是主动获取信息、完成任务的时候,它就必须有一个搜索功能随时可用。而这个功能必须稳定可靠、信息整齐、响应迅速、结果准确。
“能被 AI 引用”,就是下一个十年最值钱的能力。
Exa 不靠抢流量,不靠用户规模,而是靠这个角色不可替代。
你会发现,这些投资人不是在追风口,而是在抢夺 AI 时代的必需品。
Exa 的价值在于,它将成为所有 Agent 的搜索服务商。
第二节:搜索的用户变了
搜索的主要用户正在从人类转向 AI agent。
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反直觉。我们习惯的搜索,是自己打开 Google,输入关键词,然后从一堆链接中点进去。但 Will 看到的是另一个方向:
搜索未来的主要用户,不是人,而是 AI agent。
这些 agent 不是电影里的机器人,而是你日常在用的工具背后的智能助手:
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 等大模型;
企业用来做客服、研究、报告生成的 AI 工具;
还有未来接入日程管理、财务处理、内容整合的所有 AI 应用。
它们自主调用搜索接口,直接获取和整合信息。 它们不打开浏览器,也不会点广告,它们只调用搜索接口,获取答案直接使用或整合。
Exa 就是专门为这种调用方式设计的。
✅ AI 搜索不求快,但求准:批量异步的调用模式
传统搜索强调“快”和“相关性”:你输入“旧金山天气”,Google 立刻告诉你答案。但 AI 的搜索方式不一样。Will 举了一个真实例子:
“一个 agent 要生成一篇文章,可能要查几十个问题,每个问题的答案都要很准。它不怕慢,但不能错。”
AI 调用搜索的时候,像是发起一个任务链,而不是一次性拿答案。
所以 Exa 的搜索架构允许:
异步搜索:AI 提问后不用等结果,任务后台继续执行;
批量调用:一次发起几十个问题,一起处理;
结构化结果:返回的不是网页链接,而是格式统一的内容片段,方便 AI 后续使用。
他们不把搜索设计成一次性查询,而是设计成了 AI 可以反复调用、精确控制的工具。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Exa 的接口不像传统搜索引擎那样立即出结果。
✅ 搜索从人对机器,变成了机器对机器
最根本的变化是:
人类搜索,是你在找答案; AI 搜索,是 AI 在找信息,然后用这些信息来生成东西、做决策、写报告。
AI 只需要信息格式合适,就能直接整合使用。
这对搜索引擎提出了新的要求:
必须数据格式统一;
确保信息准确;
重视内容质量和实时性。
Will 的想法是:
“AI 搜索输入的是完整问题或语义描述,表达的是一个完整意图”
当 AI 成为信息消费的主力军,传统搜索就成了瓶颈。
第三节:Exa 不是下一代 Google
Will Bryk 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再造一个升级版的 Google。
Exa 和 Google,本质上就不是一回事。
✅ Google 给链接,Exa 给答案
传统搜索引擎的逻辑很简单:
你输入关键词;
它根据网页受欢迎程度(PageRank)排出一串链接;
然后你自己去点,去看,去选。
背后的假设是:人会做判断,人会筛选信息。人需要浏览、点击、筛选。
但 AI 搜索的关键,不是找谁排在前面,而是谁能最快给出可以直接用的答案。
而这,这正是传统搜索的局限。
换句话说,Google 的方法是按网页热度排序;Exa 按内容准确度排序,是给 AI 用的。
✅ 在 Exa 上,SEO 排名没有用
Will 在采访中说过一件事:
“我们完全不接广告。我们也不会让谁通过 SEO 排到前面。”
在 Exa 上,一个网站没办法靠刷关键词、买流量或雇水军来上首页。
在Exa上,网站无法靠SEO技巧获得排名。它只关心内容是否结构清晰、信息准确,而不是关键词密度或点击量。
这也意味着未来网站如果想被 AI 找到,不是写“热门词”,而是写得更清楚、更有条理、更真实。
这个变化有个专业名词:从 SEO(搜索引擎优化)转向 GEO(生成引擎优化)。简单说就是:为人写的内容规则正在失效,为 GEO规则正在兴起。
正因如此, Exa 放弃了很多人习惯的设计:
不显示网页标题;
不打断内容成段展示;
不给推荐词,也没有自动联想。
人类要的是感觉对,AI 要的是引用对。而 Exa,就是在为后者服务。
第四节:搜索,被重做了一遍
Exa 的特别之处,不是某一个功能,而是整个搜索流程,从底层到输出,都为 AI 重做了一遍。
那这新流程长什么样?
✅ 输入端:不是关键词,而是段落和问题
人类搜索,靠关键词:“面试技巧”“ChatGPT 有哪些插件”。
但 AI 搜索不是这样。
AI 的搜索请求更像是一个完整的问题,或者一段上下文。
比如,大模型可能发出这样的请求:
「请返回有关 2025 年美国 AI 政策变化的摘要,聚焦政府监管与立法方面。」
所以 Exa 接收的输入是一个段落、甚至是一个长任务描述。
它不像搜索栏,更像是一个理解问题的“大脑入口”。
✅ 中间过程:分析问题、分批请求、异步查找
AI 搜索输入的是完整问题或任务描述。比如,要生成一个关于全球 AI 教育趋势的报告:
它会同时发出 20 条子搜索请求;
每条请求会去不同的数据源找答案;
然后 Exa 会在后台统一处理,完成后返回结构化信息;
这个过程像是一个 AI 雇了 20 个助手出去调研,然后自己整合答案。
而传统搜索引擎只提供一次查一个词,不支持这种大任务调用。
✅ 输出端:不给链接,给内容块
Exa 给出的结果,不是网页链接,不是文本段落,而是“内容对象”。
每个对象包括:
主题标题;
原文出处;
纯净内容;
标准格式返回;
引用建议;
Will 强调:
“我们的结果是为 AI 可调用而设计的格式。这样无论你是 RAG 模型、Agent、还是工具链,都能直接引用或整合。”
这样一来, AI 系统不需要再去解析复杂的网页结构,Exa 已经提供了标准化的数据接口。
✅ Websets:AI 要的是资料包,不是网页
Exa 还有一个主打功能叫 Websets,可以理解成“给 AI 的资料包”。
比如,如果你是个大模型,要研究“OpenAI 的发展史”,那你需要的不是一个链接,而是:
一个清晰的时间线;
来源可信的引用材料;
按主题分类的重点事件内容块;
这就是 Webset 做的事。
每个 Webset 都有统一的格式和评分标准,帮 AI 过滤掉无用信息,直接拿到有价值的内容。
✅ 模型底座:自研嵌入模型,训练成本降低 200 倍
Exa 不是直接套用开源搜索模型,而是自己训练了一套向量检索模型。
Will 解释:
“为了支持高频搜索、异步结构化输出,我们需要控制搜索模型的每一层。”
他们在访谈中透露,目前已经将训练成本降低了 200 倍,并且持续优化在大规模 GPU 上的效率。
虽然 Will 没透露技术细节,但可以确定: Exa 在模型效率、数据结构、搜索路径上,都为 AI 批量调用场景做了深度适配。
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,Exa 提供的不是搜索工具,而是搜索服务。
就像全球在线支付服务商 Stripe 把“支付”变成了一种可调用的“能力”一样。
第五节:什么才是真正的护城河?
AI 搜索最难的不是技术,而是评判标准
在 Agent 主导的搜索场景里,点击率不再重要,关键在于这些系统能否真正采纳你提供的信息。
这就是 Exa 建立护城河的策略:成为 AI 产品不可替代的数据源。
✅ 不是搜得好,而是能被 AI 采纳
对 AI 来说,相关性和速度这套评估体系不管用了。
Will 说:
AI 不会点击链接,也不会评价答案好坏。它会直接把你提供的内容放入下一步处理流程。 对 AI 来说没有中间地带:要么用,要么不用
所以 Exa 更关注的是两个问题:
AI 有没有用你的内容?
它在输出里有没有保留引用?
这才是最直接的信号:不看点击,只看 AI 系统是否真正采纳了你的信息。
那么如何提升被引用的几率?Exa 做了很多传统搜索不会做的事:
用结构化方式输出结果,方便 AI 拿来就用;
追踪每次调用后,AI 是否在回答中保留引用链接;
给调用者(Agent、工具)打引用分,并用它优化搜索结果来源;
如果一个内容多次被引用,就给它更高权重;反之则降低;
逻辑很简单:不管你点不点,只看 AI 用不用。这种排名机制完全基于真实的使用数据,而不是表面的点击热度。
✅ 被谁接入,是护城河的关键起点
Exa 已经被接入到了多个知名 AI 工具中,包括:
LangChain(Agent 工具链);
Dust(企业级智能体);
多个 LLM 辅助工具(未公开名称);
它还计划与更多模型厂商合作,成为默认的信息调用入口。
这种深度集成是一种强绑定:一旦 AI 工具默认接入 Exa,用户完全感觉不到,但后台已经离不开它了。
✅ 商业化方式,也是反向强化护城河的一环
Exa 的商业模式不靠广告、不靠用户数,而是按带宽计费:
搜索请求多 → 带宽高 → 收费也高;
AI 工具付费购买更高调用能力;
高质量内容发布者,也可以通过 Websets 被收录并分发;
Will 总结说:
我们不是赚点击的钱,我们是提供一条通往信息的高速通道。
在这个模型下,谁调用你多,谁愿意为你付费,才是商业基础。
Exa没有传统界面,但一旦被AI工具接入就停不下来。
因为 Exa 只专注于一件事:
让 AI 工具在需要信息的时候,第一个想到它。
结语: 搜索,不再是终点,而是接口。
Will Bryk 不做前台产品。他要让 Exa 成为所有 AI 应用背后的标配。
这个选择是否明智?看看同行就知道了:
秘塔停在面向消费者的学习场景;博查借势 Deepseek 冲进国内企业市场前三;
Genspark 转去做通用智能体,号称年收入数千万美元;
Felo 主攻日本市场的智能助手;Devv 则各自投入写作与编程方向。
大家都在寻找细分突破口。
通用 AI 搜索越来越难独立存在,它必须嵌入到真正用得上的地方。
Exa 放弃了做平台,选择退居幕后,成为所有 AI 默默调用的信息入口。
在智能体时代,也许这才是搜索真正的归宿。
本文由AI深度研究院出品,内容翻译整理自 Will Bryk 多次公开访谈。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。
星标公众号, 点这里 1. 点击右上角 2. 点击"设为星标" ← AI深度研究员 ⋮ ← 设为星标
参考资料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G77NdMC3kk&t=137s&ab_channel=EO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9ZQP7PfHnuI&t=342s&ab_channel=YCRootAccess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qYmRSbOsJg&t=638s&ab_channel=LatentSpace
https://www.bloomberg.com/news/articles/2025-09-03/benchmark-bets-big-on-exa-which-wants-to-be-google-for-the-ai-era
https://exa.ai/blog/announcing-series-b
https://nymag.com/intelligencer/article/seo-is-dead-say-hello-to-geo.html?utm_source=chatgpt.com
排版:Atlas
主编: 图灵